簡介
香港很多人愛吃番茄,因為色澤艷,味道微酸,引起食慾。每次經過農田的茄棚或是市場上的菜攤,都會被它的鮮紅飽滿體態吸引,忍不住把它摘下或買下來享用。70~80年代的典型香港菜就有番茄煮紅衫、番茄肉片或炒肉碎、番茄蛋等等,番茄入饌非常普及,貪其做法簡單,價錢便宜,營養豐富,小朋友喜歡。回說上世紀50年代,香港仍是半農業會,踏入60、70年代,經濟活動進入工業時代,以紡織、製衣、電子、假髮等輕工業為主,有些婦女或老人會向工廠取貨品在家加工,部份年輕家庭的父母外出工作,把小朋友寄託在鄰家或自家老人照顧。我童年時,父母為生活奔波,照顧弟弟的責任落在我身上。某日,弟弟忽發奇想,想吃豬肉餅,我搞搞新意思,做了個釀番茄肉碎。因為當時的番茄個子大,靈機一觸借鏡節瓜脯般處理。弟弟一吃難忘,頓成為兩兄弟的私房美食。
成年後,有機會出國旅行,有次去到意大利,發現餐桌上的一道頭盤,竟與我的肉碎釀番茄有點相似!誤打誤撞竟做出意大利頭盤,超讚啊……自我膨漲一番。原來,意大利人還會把番茄切粒,面放炒肉碎;又會將番茄焗熱但略帶生,然後下調味拌吃。美味食物真的無國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