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來天氣開始變得帶點涼意,為留住夏天的尾巴,大可揀選和「熱」有莫大關係的菠蘿來回味,而且10月仍是它的當造日子,就來跟它重新認識吧。
南美原產
雖知道菠蘿在一年四季在香港也吃得到,不過以7至10月最為當造,所以不難發現夏天尤其多出現用菠蘿入饌的美食,這也和它的「出身」有莫大關係!原產在南美巴西的它,在15世紀時跟着哥倫布傳入北美洲,再於16世紀跑到其他熱帶國家,然後17世紀時終於由葡萄牙傳到來中國,在世界各熱帶地區留下「腳印」。
增強抵抗力
跟榴槤一樣,外表「岩巉」,挑選起來就要橢圓形狀且大小均勻,頂端呈青褐色,表面則要橘黃色,芽眼數量少,還要散發果香才是靚貨,和檸檬一樣,含檸檬酸和豐富維他命C,有助增強人體抵抗力,遇上晝夜溫差漸大的秋天,大有預防感冒的作用。
浸鹽水防過敏
大家有否試過吃完菠蘿後,舌頭會帶刺癢的感覺,其實是菠蘿蛋白酶和生物甙作怪,它所含的蛋白酶雖能加速溶解纖維蛋白和蛋白凝塊、降低血液黏度,有抗血栓的作用。不過同時可能引起人體過敏反映,嚴重甚至會導致呼吸困難或休克。因此進食前可將菠蘿放置鹽水或蘇打水中浸泡20分鐘,可減低發生過敏反應的機會。